趣书吧 - 同人小说 - 【子非鱼】荀彧X刘备(三国同人,长篇连载,剧情向)在线阅读 - 第九十章 高祖也屠城

第九十章 高祖也屠城

    第九十章 高祖也屠城

    荀彧站直了身体,整理自己皱乱的服饰,双手将歪掉的平上帻扶正,挺直了脊背,直视着前方的河流道:“刘将军,如果你想看我忏悔,也要等到天下平定之后。我若和你一样选择抛妻弃子、抛弃皇帝,整日活在忏悔之中,对局势也没有任何意义。”

    刘备嗤笑一声:“荀先生挺会给自己戴高帽子。你亲自把皇帝接到屠城犯的老窝里监禁起来,你还有脸提皇帝?”

    荀彧回头看了刘备一眼,转过头道:“……不是监禁,是保护。”

    “保护?我两年前来许昌,皇帝身边可不是现在这帮人。”刘备鄙夷道,“你帮老曹杀了多少汉官,跑过来说你保护皇帝?那个叫赵彦的议郞对陛下忠心耿耿、劝他多学治国之道,我请问这位忠君爱国的荀令君,赵议郞他人去哪里了?”

    刘备在“忠君爱国”四个字上狠狠咬了重音,毫不掩饰嘲讽之意。荀彧的脸颊浮现淡淡的薄红,他争辩道:“我也时常劝陛下多读书,也对陛下忠心耿耿……”

    刘备惊讶道:“你放什么屁,忠于皇帝的都被你们杀光了,你跑来装模作样演给谁看?”

    荀彧知道刘备不相信他,也怨恨他为曹cao出谋划策,但他不能为这样的讥讽争一时意气,于是为刘备解释道:“……我曾效忠于袁绍,他私刻印玺、更欲立幽州牧刘虞为帝,篡汉之心顿显。二袁绝非匡扶汉室之人,刘表坐拥荆州、无统一天下的决心。曹公……虽然……”荀彧深吸一口气,继续道,“虽然多疑嗜杀了一些,但比之二袁刘表,还是要强上不少,对国家也更忠诚。”

    “我去你的吧!你管他叫多疑嗜杀了一些?那是一些吗?他屠城啊哥们儿!他比二袁刘表更缺德知道吗!”

    不知道是不是太生气了,刘备爆了一句幽州方言。荀彧转过身看着靠着大树吊儿郎当的刘玄德,无奈道:“你就只会一直骂我、一直骂我,你自己又干了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没屠城啊!”刘备抱着双臂,激动道,“你主公屠城,我在揍他丫的!”

    荀彧生气道:“他屠城你为什么骂我?你主公杀刘幽州,我骂你了吗?要是刘幽州还活着,我现在就留在他身边了,还不是都怪你主公。”

    刘备反驳道:“那是刘幽州先动的手!不能全怪我哥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个人——”荀彧强忍着笑意,“你怎么帮亲不帮理呢?”

    刘备气恼:“我不跟劝主公屠城的王八蛋谋士讲道理。”

    我不仅没有劝主公屠城,还叫他不要打你,你这个笨蛋……荀彧低头轻笑。他现在无比庆幸自己做了当初的决定,但他不打算告诉刘备这件事,这是他的秘密,就让刘备一直把他当成坏人吧……

    和刘备这么一斗嘴,荀彧的心情霎时间轻松了起来。刘玄德是个帮亲不帮理的小坏蛋,那他呢?荀彧的亲是谁,他的理又是什么?他分辨不清这些是非对错,现在却想跟这个让他生气的小坏蛋更亲近一些……

    “刘将军,”荀彧抬手捂住心口,使自己尽量平静,他道,“您之前说,要杀我族人做成rou羹分你一杯,想来也是熟读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,否则断不会如此引经据典。”

    刘备梗着脖子道:“读过一点,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好,既然将军读过这些书,那就好说了。”荀彧放下手,将双手交握在一处,他淡然道,“昔日刘项争天下,高祖与项羽也曾多次屠城;光武屠唐子乡,吴汉屠成都。您既然熟读《高祖本纪》,想来也能看到,你所敬爱的高祖和光武皇帝手里也有无辜者的鲜血,但依旧创下了不世之功,带来了数百年的太平,你认为他们有错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。”刘备仰起头,倔强道,“他们肯定错了!等我死了就下去告诉他们,他们做错了。”

    荀彧深深地注视着刘备,无奈道:“曹公屠彭城时你也在旁边,不仅没有制止,反而与他关系亲密,你觉得你自己是好人吗?”

    刘备狠狠瞪了荀彧一眼,眼眶发红,气呼呼道:“我也有错!”

    “好吧。”荀彧长叹一声,不再与刘备争辩这个问题。他想,如果世上有一个人不屠城也能平定天下,自己会毫不犹豫跟他走,无论那个人姓什么、是否愿意匡扶王室。只是当今之世没有那样的人存在,或许过往也没有过。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高祖光武,能立下不世功勋之人大多也有杀伐果断的一面。刘备充其量也就是宋襄公之才,只有一些毫无作用的仁义,绝不可能在乱世有一番作为,更不可能与曹公相争。这个红着眼睛说“我也有错”的可爱家伙,大概也只有可爱这一个优点了。

    “你觉得我有罪,我不否认;你想逃走,我也不阻止。”荀彧心平气和道,“你可以去选择你觉得仁义的诸侯效忠,他们手底下也有自己的奇谋智士。如果他们打赢了曹公,我立马投降;如果曹公打赢了他们,你就跑得远远的,别被他抓住,好不?”

    “姓荀的!”刘备气急败坏道,“你是不是觉得我这辈子都没出息,一辈子都会被老曹打得翻不了身?”

    荀彧微笑:“刘将军,你要是能打得过他,我把我的名字倒着写。”

    刘备指着荀彧:“你那破名字正着写都没几个人认识,还倒着写……”他一边说一边笑,“荀彧是吧,你就等着把名字倒着写吧!我不信老天永远站在曹cao这边,总有一天轮到我把他打得满地找牙,想办法把你抢过来,这个老畜生——”

    荀彧无奈苦笑,刘备看了荀彧一眼,道:“笑什么笑,你也是个畜生!”荀彧笑容顿失,他轻轻咬牙,道,“……行,我也是畜生。”

    荀彧一边说着,一边抱起双臂,目光忧郁地看着地面的落叶,心道:刘备想骂就让他骂吧,反正除了自己,刘备也没有别人可以骂了……从战场上回来的谋士和武将早已经对屠杀波澜不惊,甚至彼此间快乐地分享着哪个村子富裕、哪座城里的女子貌美,从来不会避讳让荀彧听到这些。在他们眼里这个驻守后方的荀令君和他们是同类,荀彧一开始震惊无助,听得多了也逐渐麻木,甚至能平静地与他们交流谈笑,只是心中不断幻想着天下太平后不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。现在有人指着荀彧鼻子骂道,你和他们一样,也是个畜生。荀彧突然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安宁,他很想告诉那些将士,你们这样侵略妇女百姓是不对的,或许也想亲口对曹公这样说,你们都是一群畜生,而我和你们也没什么不同。

    他早就没有道德和荣辱了,也不该有这些东西。坚守着许昌,假装自己是为了拯救国家和皇帝才不得不这样做,这是他唯一能拥有的,也是最后的底线。我和他们还是不一样的,荀彧想着,我会为了这样的事情痛苦,我的灵魂还没有死透,就这样坚持下去吧,看自己还能撑到什么时候……

    荀彧想着想着,眼眶逐渐潮湿。他很庆幸自己鼓起勇气跟着刘备来到这里,就算抛却校场里所有将士也没有关系,哪怕刘备逃走之后,主公因为猜忌他们的关系把荀彧处死也无所谓,死掉反而是一种解脱,总好过站在这里听刘备谩骂却还不了口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荀先生,不跟我争辩犟嘴了?”

    “我还能争辩什么呢?”荀彧轻叹,“你说的都是对的,我还能争辩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荀先生,当年董卓火烧洛阳,先生弃官回乡;如今曹cao大肆屠戮百姓,先生反而鼎力相助!要我说啊,董仲颖那死胖子杀人都没曹孟德多,我们反对他做什么呢?”刘备道,“要是我刘备能重生一次,我就不讨董了,帮董卓把你们都杀光。反正大家都一样,我头一个就把曹孟德举报了,去董太师手里混个大官当当……”

    荀彧聆听着刘备兴致勃勃的重生计划,如何辅佐董卓统一天下、如何将讨董诸侯全部剿灭、如何消灭宦官和皇族建立新的国家,如何将不肯屈服董卓的百姓和士人全部杀个干净……

    “你这样会遗臭万年的。”荀彧淡淡道。

    “荀先生不正在干同样的事情吗?”刘备笑道,“怎么,帮助曹孟德这个丑八怪屠城篡汉就能流芳百世,帮董仲颖屠城篡汉就要遗臭万年?”

    荀彧沉默了很久,才道:“那你去帮董卓吧,我去找你,我们一起遗臭万年。”

    刘备的扶董计划被打断,他不快道:“我扶董卓只是想想,你帮老贼可是身体力行,要遗臭万年也别带上我。”刘备停了片刻,道,“荀先生,是不是我骂得太多了、话太密了,导致你已经没什么反应了,看起来特别麻木?”

    “你要我做什么呢?我还能做什么呢?”荀彧皱眉反问,“你要我放弃家人跟你走吗?我做不到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要你放弃帮助曹cao,以后不再为他出谋划策、举荐人才,你能做到吗?”

    荀彧摇头:“……对不起,如果我跟你聊一次天就从此不再为曹公出谋划策,我觉得——我觉得有些荒唐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刘备点头,“那你知不知道帮曹公和帮董卓没什么区别,你在帮他屠戮百姓、谋害汉臣、你在做一件会让你遗臭万年的事情?”

    荀彧低垂下头,脸色苍白:“我不便评价曹公和董卓的区别,如果你觉得是这样,我不反驳。我不会离开许昌,也不会背叛……”

    “既然这样,”刘备走上前两步,牵起荀彧的双手紧紧握住,目光灼灼地看着他,“那你就彻底放弃那些虚假的道义,帮曹cao到底吧。”

    荀彧像是被烫到了一般,急匆匆地抽出双手,往后退了两步,目光慌乱地看着刘备,他道:“你说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说,”刘备直视着荀彧,“荀令君,帮他到底吧。”

    一瞬间泪水模糊了荀彧的眼眶。无论刘备如何骂他助纣为虐、绑架了皇帝、残害了许多汉官和百姓,荀彧都没有任何动摇,绝对不会为了这样的言语背叛主公。但是听到刘备说“帮他到底”的那一刻,他的心忽然感受到了一阵强烈的颤动。刘备要彻底放弃了……不再试图游说这个尚书令跟他离开,也不再相信荀彧心中还残有良知和道义。

    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。如果他说“好”,刘备会毫不犹豫转身离去,然后荀彧会回到军营,继续听大家讨论哪一家的财富足够劫掠、哪个地方的女子玩弄起来更快活。那些劫掠来的财富会赏赐给荀彧一部分,他再将这些赏赐转交给宗族亲戚,继续维持自己不贪慕财富的名声和风骨,在众人的夸耀下一步步走下去。至于究竟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,都只能由后人评说。

    可是刘玄德不要他的月亮了。

    荀彧淡淡想着。